Szopen Xiao

我的心理学与哲学

2018-06-13

心理发生过程,人类心理来源,本源:

  1. 动物本能

    动物本能,这里动物本能也可以称为生物本能,为生物化学反应产生,以及由这些化学反应行成的化学印记。这些印记来源于多种反映后,将表现为可在动物或人类意识中感知的行为。这些因复杂印记表现的本能行为能够被感知,但是意识并不能控制,只能进行感知控制。这些本能比如饥饿感、动物的发情、条件反射等。

    生物的行为都是生物内部化学反应的外部表现。单细胞类生物的行为有两种,其一是获取,其二是复制。获取行为在化学表现上类似于化学氧化反应,发生了物质交换;生物在这以过程中获得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提供了其他化学反应所需原料。这一反应还会释放出必要的能量与动量,让生物内部其他反应获得适宜的反应条件。这样细胞复制所需要的能量条件与物质条件都在这一过程中所具备。 即便这两个基本行为经过复杂的变化与行为再组合,其基本原理依然没有发生变化。最后变成了复制的高级形式繁殖、获取的高级形式获取食物。高级生物的饥饿来源于内部化学反应刺激,繁殖同样来源与内部化学物质的刺激。 这些高级生物体内部的基本化学反应在不同种的细胞的表征状态并不一致,因此其行为对外部的环境的影响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这些影响结果会行成不同的化学印记,这些印记会影响并且改变其他细胞。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多样性因此产生,整体外部行为也变成了多种。这些行为就是生物本能。 本能行为会对内部与外部都产生影响,因此其中对生物内部的部分影响的结果就是生物感知,这些感知来源于化学副产物对受影响细胞产生新反应或当前反应的后果。 高级生物内部的复杂性导致整体多次行为的后果并不会完全一致,后果有正向的,亦有负向的,正向后果化学记忆会存留下来,以改进生物内部,负向后果会导致生物或生物内部出现损失或消失。这个过程并非主动过程。

  2. 本能认同

    复杂的本能感知将会促使意识知道了本能行为这一事件,并行成记忆。多次记忆加工会让我们认知到本能行为的后果,这些后果的正向反馈与负向反馈让意识行成本能行为后果判断或预知。这种判断或预知就是动物本能认同。比如吃初乳、饥饿到来周期。

    本能反应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连锁传递反应,会或多或少在传递过程遗留物质或改变其状态。这些物质或状态会在相同反应传递来时反馈相同结果。这一过程就是本能记忆。当一部分重复反应结果与另一部分反应记忆在强弱上会有差异,从而让较强部分获得反应控制优势,多种反应的复杂状态就是控制性意识的化学表现。由于内部反应具备重复性,多次表现后,让控制性反应获得适应性,这个适应性就是本能感知。这个适应和病菌等形成的耐药性与变异是一样的过程。病菌是对外部形成适应,复杂生物主导部分是对内部的另一部分形成适应性。 对内部复杂反应形成的适应性是内部意思的产生,对外部的适应性会让意思产生内外识别意识。因为个体对外部产生的后果,而形成个体自我认同。即本能认同。

  3. 参考认同

    本能认同是一系列生物反应产生的反应,生物本身是无法控制,但会主动进行一些调整,以避免在有规律不良反应再次到来时,对自生产生不好后果。这些调整以及意识在针对非自身事物进行的行为,就是参考认同。比如动物规避捕食者等等。

  4. 同类认同

    基于参考认同与自身人知,生物会产生对同类的一个认同,这个认同会让同类个体之间产生行为相同参考。这个参考在反馈给自身时,基于本能的正向反馈较多时会产生学习驱使,从而让生物个体具备学习能力。由于是在个体之间产生,因此个体都会出现相同的正向行为,并有机会出现在同一个目标上。这种相同目标行为有机会产生成倍的收益,从而使个体收益,并带来个体社会化基础。比如秃鹫会群食同一死亡动物,它们个体间是竞争关系,是不会行成社会化。狮群因为群居而提高了捕食效率与成功率,而行成社会化。猎豹通常独居,但是当群居收益得到提高时也会三两成群共同捕食。

  5. 个体同情

    基于参考行为,通过意识模拟应用到自身时的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反应初级阶段就是危险行为学习意思与规避动作。中级阶段为,当处于社会化结构中时,集体利益受到损失而产生了集体的共同应对与规避行为。集体利益就第4条同类认同产生的正向反馈。当社会结构能环境拥有很强的控制能力时,意识会逐渐注意到一些细小的危险并且愿意提升舒适度。这些细小事件会促使行成比较高级的社会基本同情心。因为当对环境控制力很强以后,那些被大型危害事件掩盖的一般性负向反馈会得到意识的处理,从而让生物个体更加注重细微的一些事件,这样能避免这些小事件对自身的干扰,从而得到舒适结果。很多事情并非个体就能完成,因此自然会把同类引入到自身行为中来,从而行成小事件的互助。这一互助过程通常是基于个体间相同感受而驱动的,即感同身受,而主动进行帮助,从而得到其他个体的对等帮助。当行为频繁进行时,就会形成行为记忆,这些记忆因为学习加工,会在行成对一类事件的判断,从而让个体在没有体会到当前事件感受时,仍然会产生后果判断,而产生帮助驱使。从而建立心理同情基础。

  6. 事件记忆感受

    个体同情让生物之间产生了同情心理,这些心理会在不断学习中变成感情记忆。感情记忆会让个体记住其所经历的事件与其他个体,并且会受到这些事件与个体的影响后得到经验、总结出规律。

  7. 关于规律与总结

    规律通常是基于外部参考得到的,当外部参考在感知间隔无法被显著感知到差异时,且频繁经历后会被认为是经常性事件。这些相同事件会形成多次相同记忆,在回忆时会被同时唤醒,并且经过比较会被认为是同一类事件。这个行为就是总结行为。总结行为在意识中的表现就是事件被多次反射,使映像被加强,化学记忆得到加强,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主要记忆,原生记忆则变成了次要记忆,生物表现就是该化学印记相当活跃,同时让次要记忆变得不那么活跃。当同类事件发生时,主要记忆首先被唤起,然后获得事件处理的经验反馈。由于每次事件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被强化的记忆只会是相同部分。所以每一个主要记忆的精确度将会因事件的不同而不同。有的很进精确,有的会影响人们的判断。

人类思想部分

  1. 人的类最初的出发点对于人类整个社会来说是友善的,故人本善,基于个体同情
  2. 人类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人的行为,所以对于因动物本能而存在的我们,而基础是来源于先辈遗传的本能与经验记忆。
  3. 人类联系的纽带是相关性。由远到近、弱到强依次是毫无相关性,物种相关性、同类相关性,行为相关性,生活相关性,时间相关性,本能相关性,生物相关性。这些关系并不具备依赖一寸关系。
  4. 人类的行动驱动力来源于本能以及本能发展后的舒适意识。
  5. 人类伦理与道德来源于自我同情与社会同情。自我同情就是自我舒适意识。

(v1.1,有待完善与丰富)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